当前位置: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 > 图说忻州
忻州“蝶变”进行时
编辑:春晓 | 发布时间:2016-10-15 |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十二五”期间,忻州市主要经济指标摆脱了全省垫底的局面,增速位次连年靠前;“十三五”规划中,忻州将全面实施“1661”战略,坚持“产业第一、项目至上、企业为重、服务为本”的发展理念,干字当头,以实为先,引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
忻州的经济发展如何,“十三五”将怎么干?
10月14日,忻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十二五”期间,忻州市主要经济指标彻底摆脱了全省垫底的局面,增速位次连年靠前,总量稳定前移;“十三五”规划中,忻州将全面实施“1661”发展战略,继续坚持“产业第一、项目至上、企业为重、服务为本”的发展理念,干字当头,以实为先,引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
盘点过去的五年发展成绩,展望未来五年的发展前景,忻州正在“蝶变”的过程中,奋力进位争先。
经济发展增速“快”
5年间,忻州市GDP由2010年的441.5亿元增长为2015年的681.2亿元,年均增长9%,在全省占比由4.8%提高到5.3%;
5年间,忻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42.3亿元增长为2015年的73.7亿元,年均增长11.7%,在全省占比由4.4%提高到4.5%;
5年间,忻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65.3亿元增长为2015年的255.1亿元,年均增长12.5%,在全省占比由3.7%提高到6%……
五年来,忻州市坚持发挥后发优势,奋勇赶超。
不断引深项目建设攻坚战,千方百计扩大居民消费,着力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忻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赶队前行的历史新时期。
如今,忻州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已现雏形,新能源发电装机417.1千瓦,总量全省第一;非煤产业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市非煤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由2010年的72.5%提高到2015年的79.7%;产业集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共建设产业集聚区15个,落地开工项目189个;建设三个门户、打造三个集散地、发展六大经济板块的“336”综改布局全面推进。
与经济指标增长相对应的,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动力的显著增强。
五年中,忻州市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效,煤炭管理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率先全省推进收费制度改革;推进国企改制和商事制度改革。
在一轮又一轮的深化改革中,忻州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到位资金2046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5.1倍,忻州市跻身2015年中国宜商城市竞争力前200名城市的第158名。
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忻州市在过去发展的基础上一鼓作气,再接再厉。
以“冬季行动”为开端,忻州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招商引资,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到今年9月,再次引深项目攻坚,打响了推进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和工业经济百日攻坚行动的“双百”行动攻坚战。同时,脱贫攻坚战全面铺开,各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城市建设环境“好”
5年间,忻州从一个城市框架小、路网不发达的城市,发展成为形成了“九横十一纵”的城市路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走上法治轨道的新城市;
5年间,忻州从一个“脏乱差”的城市,发展成为12个县(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的卫生城市;
5年间,忻州从一个无高铁、无机场、高速网欠发达的城市,发展成为拥有五台山机场、大西高铁和五保、环城、神河、繁大等高速网的通畅城市……
五年来,忻州市用她的发展和变化,一遍遍地刷新着本地人和外来人对她的“城市记忆”。
不断加快市域城镇化进程,忻州被确定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市”;完成新一轮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
推进大西高铁、晋蒙黄河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市公路密度由66.2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68.59公里/百平方公里。
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实施生态建设,繁峙、神池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变美、变好,不仅是人之常情,也是忻州之常态。2016年,忻州市继续在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市上下功夫。
城区新建改造道路30条,总长25.79公里,总投资9亿元;启动实施了3个安置小区建设工程,总投资14.14亿元;开展了云中河景区二期河道治理、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五馆一院”续建等工程,城市格局和框架如睡醒的巨人般有力伸张。
以“创卫”为底色,忻州正在描绘“五城联创”的美好蓝图。随着中心城区“创卫”工作的开展,忻州实现了全市14个县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全覆盖,这在全国是唯一的,是忻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美丽家园,创优投资环境的决心与信心所在。
民生改善生活“美”
5年间,戏迷赵兰花从原来的赶庙会、看大戏的生活模式,变成了每周五可以在忻州剧院免费观看精品戏剧,这得益于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服务的全面推行;
5年间,刘先生一家告别生活多年的棚户区,住上了设施齐备、宽敞明亮的安置房,这得益于忻州市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实施;
5年间,生活在闹市区的李慧再也不必担心飞车夺包的场景再现,这得益于忻州市公安局扎实推进的“平安忻州”建设,治安环境明显好转……
五年来,忻州坚持改善民生,就是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加群众收入,让群众的生活充满希望、充满美好。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忻州市新建改扩建标准化公办幼儿园606所,新建忻州市高级中学、长征小学、实验幼儿园。
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忻州市人民医院建成投用。
市级“五馆一院”加快建设,全市公益性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服务。
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忻州连续七届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
五年中,忻州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8.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7.85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4%、13.7%;五年累计脱贫41.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实施,城乡社会救助实现全覆盖。
“十三五”规划中,忻州市将从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事业,重视公众心理疏导,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入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切实让群众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生活。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在这五年的变化中,忻州市既看到了成绩,也深知不足,为此,全市上下正在凝聚一股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在“1661”发展战略指引下,进位争先,这座自强的城市必将化茧成蝶。(本报记者 王雁 实习记者 冯媛)
?
相关阅读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