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 > 图说忻州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组图)
编辑:春晓 | 发布时间:2016-11-08 | 来源: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
今天是第17个记者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肩负新闻职责的黄河新闻网记者一直在路上。在这一天,让我们走进他们,看看他们身上的故事。
一片叶,落在哪里都是归宿
一朵花,开在哪里都是芬芳
一个人,走到哪里都是生命
记者,让我一路向上,活成最美好的模样!
今年11月8日是第17个记者节。我们的记者已成为媒体中的骨干力量,平日里,他们用文字、照片和影像传播重大新闻,挖掘事实真相,记录社会变迁,传递人情冷暖。而在他们的亲人、朋友眼中,他们又是怎样的工作、生活状态?
在第17个记者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本网年轻一代的新闻从业者群体,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感动他们的责任与担当。
米宏亮(总编室主任):
挥之不去的梦想 永不停息的脚步
转瞬间,迎来了第17个记者节。8年前,“无冕之王”的光环让我深感荣耀,爱慕难寐。传颂于记者间的一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豪言壮语成了我的座右铭。历经数载,回眸往事,个中滋味,历历在目。有酸——求真的道路总是布满荆棘,揭露黑暗的经历危机重重;有甜——泥泞的路上有团队在同行,汗水的散落有百姓在檫拭;有苦——采访的路上伴有风霜雪雨,高山林地间常见日落星辰;有辣——面对假丑恶提刀笔担道义,看到真善美俯躬身著华章。8年后,欣慰于在坚守中成长,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因为,有挥之不去的梦想,所以,求真的脚步永不停息。
在“申旅”现场
刘大江(本网经济部主任)
为自己加油,为大家加油!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又到一年记者节,想想自己这一年来在工作方面的经历,感慨良多。
第一,待人处事方面。在日常采访工作中,我们更多的是在和人打交道,如何既把工作做好,又把各方面利益处理好,尤其是在做舆论监督方面的新闻,所以,我认为工作中要心无它念,及时和领导沟通各项事宜,做到早请示晚汇报.在与外界沟通中,我们更应谨慎、细致,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仅仅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整个频道的形象,做好自己才不会辜负单位对自己的信任与期望。
第二,业务学习方面。说实话,自己目前对新闻写作只是略知皮毛,距离作一名合格的记者还有很大差距,加强学习相关方面知识是今后的首要任务。经济栏目目前任处于摸索阶段,如何把它做好、做强,得到业内外的认可,是当前摆在自己面前的一道难题,我想只有沉下心去学习、研究,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答案自然会出现。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在这样的节日里,为自己加油,为大家加油!
贾跃军(记者)
为梦想 才坚守
作为一名新闻战线上的“新战士”,第17个记者节的到来,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个节日所带来的荣耀和快慰。回眸一年来的历程,我很享受从我笔尖上传递出的点滴正能量。也为此,让我深感做记者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我将一如既往,奋力前行,不负“记者”这个光荣的称谓。顺祝记者同仁们节日快乐!
刘春晓(编辑)
不忘初心 坚守责任
11月8日,记者节。作为一名编辑,我每天习惯了把记者、通讯员的稿件编辑、排版,最终变成漂亮的内容呈现在页面上,当发布到首页的那一瞬间,成就感油然而生,为此我深感骄傲。多年以后回想起来,这样的经历也会是甜的吧,因为,在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的辉煌里,也有我的一份努力。最后,祝愿所有的新闻工作者们节日快乐!
聂鑫(编辑)
新闻是有温度的
???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党和人民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作为一个新闻从业的弄潮儿,我们相信,新闻是有温度的。
我们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我们相信,理想是不死的。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
张宝华(实习记者)
为了理想 一直前行
记者,背负着挖掘真相的使命,是观察者、记录者,也是参与者、改造者。
2016年11月8日是第17个记者节,是一个属于我们的特殊的日子。从踏进新闻行业那天起,如今已经过了四个年头。回想这四年里的工作经历,我感悟颇多。
记者是我的第一份职业,一开始工作时,对记者真正的含义并不懂,只是盲目地仰慕记者的光辉与自由。四年的时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我们的工作充满了责任与担当,因为这份责任与担当,我们坚守岗位,积极向上、向善、向前,为广大市民传递着政府的声音,为遇到困难的市民排忧解惑。这一切只因为我们是关注民生、坚守正义、维护和谐的新闻人。
说实话,四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在蓦然回首中,忻州14个县都曾留下我工作的足迹。我深感四年的新闻路有苦有乐,有不为人知的付出,也有流淌心间的温暖;有加班加点的辛苦,也有无悔青春的自豪;有筋疲力尽的忙碌,也有耕耘过后的收获。因为一腔热血,我热爱我的记者职业;因为充满活力,我力争让我的职业尽善尽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深知前方的新闻道路还很长远,但是依然有很多记者执著于自己的新闻理想,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最后,借着记者节这一天,我感谢从业四年以来所有领导对我的帮助与厚爱。
谨向所有的记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大家记者节快乐!
同时祝愿我们的黄河新闻网越办越火,越办越强!
李艳荣(助理编辑)
坚持信念 勇往直前
从2000年第一个记者节开始,至2016年11月8日的今天,我们迎来了第17个记者节,一个不放假的节日,是中国除了“护士节”、“教师节”之外的第三个行业性节日。
自己今年有幸加入黄河新闻网,真正接触到编辑工作。在这里特别想向所有奔波在路上的新闻记者同事们致敬,是他们感知社会冷暖,传播正能量,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载着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脚印;他们的每一篇稿件、每一个镜头,都书写着光荣与梦想。
在一起工作的日子了解到他们经常采访归来深夜赶稿,连夜加班;为了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标题、他们反复琢磨反复思考,尽力做到最好,讲述最真实的事件。我觉得他们的坚持不仅是把职业当成自己的理想来奋斗,更是为了自己的信念。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这群可爱的人。需要他们见证并记录这个时代发生的事情。最后祝愿所有工作在一线的记者朋友们,记者节快乐!
周瑜(实习记者)
追寻理想 守望良知
2016年6月,我投身新闻事业。工作需要激情,作为一名刚刚加入的新人,我努力上进,每一次的采访,都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趣味。
成为一名记者,伴随着强烈新鲜感的是知识面狭窄的窘迫。想要干好一项工作,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没有准备的行动必然导致手忙脚乱。我的第一次采访,虽然事后在领导的帮助下完成了这篇报道,但写作过程充满了磕磕绊绊。总结教训,是自己采访前的准备不足,贸然采访,只能是一头雾水。
稿件写好了,发表了,看着那署了自己名字的文章,心中充满了各种酸甜苦辣。有时候,做足了采访前的准备,可真正采访时却发现准备的东西派不上用场,甚至采访对象与内容都得临时调整。这时候只能“急中生智”,高速转动大脑,找准新闻点,设计问题,完成采访。采访完成不代表稿件形成,往往是采访后觉得自己已经取得了充足的素材,但回来写作时才发现还是有些问题没搞清。即使找准了新闻点,取得了充足的素材,解决了“写什么”,构思成文的时候还会遇到“怎么写”的问题。
为拿出一篇稿件的框架思考两三个小时,为求得一个合适的句子、恰当的词语推敲十几分钟,那都是常事。“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那时候,感觉自己真的能和古人想通。我们既是文字记者又是摄影记者。尤其是在报道重要领导领导活动时,记者同时操作照相机、笔记本,兼顾文字与图片而能不顾此失彼,确非易事。
记者是观察者,报道者,也是记录者。每逢重大的事件,都有记者在场。此时,记者就成为见证者和记录者,扮演着古代史官的角色。
做负责任的媒体,首先是要对新闻负责;一定要对公众负责,归根结底是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目的是为了重塑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建立在“责任媒体”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在追求公开、透明、阳光、开放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新闻记者肩负着“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追寻理想、拷问真相、守望良知是新闻记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新闻记者,不应该是简单的记录者,而应是一个善于交流的访问者,反应敏捷的运动员,思想深邃的哲学家,温厚善良的慈悲者,嫉恶如仇的侠士。
张媛媛(实习记者)
情系民心 净化社会
记者,多么神圣的职业。就好比社会环境的净化器,斩断邪恶的正义之剑。因此,我很热爱我的工作,不管严寒酷暑,不论工作节假,也总是同一匹骏马驰聘在小道上,苦人民之苦,乐人民之乐,让无力变有力,让社会变透明。今日,收到不少祝福,我很庆幸自己与多名同事作伴,感知与乡间疾苦与百姓的亲力,让我认识到坚守和奉献才是记者的王道,才是社会进展的大福祉,我相信民间疾苦并不可怕,可贵的是生活给予的希望。明天会更好。
工作中
陈璐(实习记者)
写给未来的自己
在第17个记者节来临之际,网络上、电视上等各种媒体平台充满对记者的溢美之词,甚至国家主席都对新闻工作者以充分的肯定与赞誉,作为一个刚刚投身于新闻事业的新手来说,我也倍感欣慰:虽然我知道这些歌颂与荣誉不应该我暂时还无权享有,我既没有对像资深记者那样投入自己许多的年华,更不敢说对新闻事业做出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贡献,所以我不敢默默地去接受这些来自社会各界的夸赞。
但是,作为一个新闻科班出身的我,也必然是对新闻事业有极大的热情以及内心深处最纯真的新闻理想,社会对记者的尊重对我以后的工作也是一种鼓舞,我相信我以后也会像无数默默无闻的新闻工作者一样,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做有温度的新闻,真正做到无愧于党和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的新闻理想。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