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 > 人文
郝梦龄:誓扫尘虏不顾身
编辑:李艳荣 | 发布时间:2018-05-03 | 来源:山西日报
郝梦龄(资料图片)
“将军仗剑营门立,誓扫尘虏不顾身……”85岁高龄的李文柱老人,守护在忻口战役纪念碑前,一守就是20年。每当有人来此缅怀英烈,他总会慷慨激昂地吟诵起这首刻在碑座上的《郝将军》,追忆壮烈殉国的将军——郝梦龄。
郝梦龄,字锡九,河北藁城人。青年时投身行伍,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师师长。抗战爆发后,郝梦龄请缨北上,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
1937年10月11日,忻口战役打响。郝梦龄指挥第九军和晋绥军坚守忻口以北龙王堂、南怀化、大白水、南峪线的主阵地。12日,南怀化被敌占领,敌我双方遂在忻口西北、南怀化东北的204高地上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敌人以飞机大炮对我阵地狂轰滥炸,平均每日伤亡1000多人,最激烈时一天竟伤亡数千人。双方多次展开白刃肉搏,近距离互掷手榴弹,战况惨烈。
204高地一昼夜间易手13次,当再次夺回高地时,有的团只留下100多人。郝梦龄以悲壮的语气对他们说:“先前我们一团人守这个阵地,现在只剩下一连人还是守这个阵地,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住。我们一天不死,抗日的责任就不算完。现在我同你们一起坚守,决不先退。我若先退,你们不管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管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枪毙他。”
16日凌晨,郝梦龄率部队对日军阵地发起攻击,枪炮声如雷,喊杀声震天,日军节节败退。参谋处长劝他进指挥所洞内,郝梦龄只是说:“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坚持前线指挥。5时许,在指挥队伍乘胜追击时,郝梦龄身临散兵之前,距敌200多米,终不幸腰部连中两弹壮烈殉国,成为抗日战场上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10月24日,国民政府以国葬仪式将郝梦龄遗体安葬于武昌,并在不久追赠他为陆军上将。随同灵柩一同抵达的还有郝梦龄写于忻口战役打响前一天的《与妻书》,信中所写: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
1938年3月12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抗战阵亡将士大会,毛泽东在演讲中对郝梦龄将军给予高度评价。1983年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武汉人民政府重修了将军墓,并将汉口吉林路复名为“郝梦龄路”,以志纪念。
站在四周山岭起伏的204高地,杂草掩着一条条小路,少有人踪,抗战留下的50余孔窑洞静静地紧贴在山根底下,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这里定格成永恒。这里记录着华北抗战初期作战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十万将士与斯土同殉,有血写的控诉,有碑志的英明。如今,忻州市政府正在大力开发保护忻口战役遗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伟大的抗战精神在这块热血浸润的土地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杨文俊)
相关阅读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