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 > 资讯
【攻克深度贫困系列综述之三】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编辑:李艳荣 | 发布时间:2018-06-19 | 来源:山西日报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决战贫困,必须让他们心里热起来、脑子转起来、身子动起来,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我能脱贫”。
空山新雨后,岢岚县宋家沟村的空气中散发着泥土清香,目光所及,满是青砖灰瓦、木屋黄墙,古朴而宁静。村党支部书记雷文斌自信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到过俺村后,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全村人撸起袖子加油干,去年已经全部脱贫。”
去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提出,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
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一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我省着力破解“不想脱贫”“不会脱贫”“不能脱贫”三大难题,探索出一条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精准脱贫新路子。
补齐“精神短板”变“不想干”为“我要干”
脱贫攻坚千难万难,最难的是贫困群众精神疲塌。
大同市天镇县塔儿村是深度贫困县里的“贫困村”,全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数的69.3%。
“除了种田,靠天吃饭,基本上没有其他想法,一到农闲时就无所事事。”村党支部书记韩福财描述村民过去的生活状态。
针对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消极思想,韩福财从文化教育和思想引导入手,通过培训会、座谈会、宣传栏等形式,坚定他们脱贫信心和决心;同时,积极对接政府和企业,在塔儿村建起了全县首家多村一站式光伏电站,组建合作社发展经济林和规模养殖。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随着资本进村,村民精神振奋了,不但忙着搞产业,互相之间还比技术、比干劲,争当脱贫先进。“连脸都洗得比过去干净了。”韩福财笑着说。今年,仅养殖业一项,全村180户贫困户能分红18万元。
谈起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体会,韩福财感慨地说:“从一定意义上说,精神扶贫比物质扶贫难度更大。如果困难群众对脱贫没有信心,再多的物质输送也无法真正脱贫。” 在今年的省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上,省委书记骆惠宁指出:“当贫困户成为局外人,旁观者时,再好的政策,再多的资金,效果也会打折扣。我们要加快补齐‘精神短板’让贫困群众肯干想干,敢想敢干、能干会干。”
一年来,山西省通过典型言传身教、传统文化滋养、先进文化引导等方式,转思想、扶志气,让贫困群众的心里热起来、脑子转起来、身子动起来,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晋中市,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深入贫困村开展农民教育大宣讲、文化扶贫大巡演等宣传活动,宣传自立自强精准脱贫的先进典型,唤起更多贫困户的脱贫希望和信心。
忻州市,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打好精神扶贫主动战的实施意见》,制定了36条具体措施,分解落实到市直32个部门,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有形化、具体化。
加强技能培训变“不会干”为“我能干”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贫困地区农民缺乏务工技能,既是致贫原因,也是脱贫“短板”。
49岁的高爱珍,是中阳县宁乡镇段家庄村人,如今在北京照顾一位退休老人,月工资4000多元。
“刚开始,第一书记动员去参加护工培训,我还有思想负担,觉得好出门不如赖在家,咱一个农村妇女,也伺候不了人。现在可不这样想了,经过培训,我有了一技之长,靠劳动致富,不但光荣,还觉得活得更有意思呢。”高爱珍对未来充满憧憬。
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吕梁是山西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一年来,吕梁市继续完善“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政策扶持”五大工作体系,着力打造“政府支持、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跟踪服务、勤劳诚信”的“吕梁山护工”品牌。目前,已累计培训“吕梁山护工”2万多人,其中贫困人口占到一半。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的要求,山西省着力增强贫困群众脱贫本领,通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方式,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和能力。去年,省级共安排1.8亿元专项资金,完成农村贫困劳动力免费职业培训7.2万人,转移就业9万人。
今年,山西省又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将之作为全省六件民生实事之一,年投入10亿元左右,对100万人进行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优先保障深度贫困县需求,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为了能让职业技能培训与脱贫产业发展、就业市场紧密结合,人社部门组织多层次多样化的劳务协作和劳务派遣,今年要实现8万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转移。省科技厅布局了一批“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现58个贫困县全覆盖。
武乡县上司乡岭头村组织村民参加县里组织的电子商务培训,全村开了50多家微店销售当地的农特产品,去年冬天,2个月销售收入近50万元。
强化“三基建设”变“无人带”为“支部领”
对贫困村来说,给钱给物不如建好支部。
临县白文镇李家湾村,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书记李增明通过思想教育、思想动员、思想指引的政治优势,团结带领村民抓住政策机遇,去年规划4000亩生态绿化流域治理,全村贫困户非贫困户齐上阵,每个劳动力人均收入5700元左右。今年,村里新建26亩香菇种植园区,集体经济收入1.6万元,全村贫困户分红近3万元。
一年来,山西省加强“三基建设”,强化基层组织力量;加快推进“并村简干提薪招才建制”,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提升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农村党支部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前线指挥部”。
“过了这么多年穷日子,从来没有别的想法。是村里的干部,帮我办理扶贫贷款,动员我参加蔬菜种植培训,去年我种了2个大棚蔬菜,一下子就脱贫了。”阳高县大白登镇高官屯村脱贫户王建喜不好意思地说。
强化驻村帮扶力量。一年来,山西省紧抓单位包村、领导包带和工作队到村、党员干部到户、第一书记到岗“两包三到”精准帮扶联动机制。特别是全省1万多名“第一书记”,成为融入农村党支部的新鲜血液,带领贫困群众脱贫的中坚力量。
“树苗不要钱,技术由我管,挣了大家享,赔了我承担。”是运城市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党支部书记雷茂端动员村民种植双季槐时的公开承诺。雷茂端潜心研发米槐30余年,成功培育出旱塬特色经济树种双季槐,使沟东村人均年收入由先前的950元提高到1.2万元。山西省及周边省份年增加产值30亿元,一大批旱塬贫困村庄因此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雷茂端也因此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运城市扶贫办主任张宗泽说:“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也要发挥企业、能人的帮扶引领作用,在全社会形成脱贫攻坚的合力。”
“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我们相信,只要树立贫困群众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发愤图强、艰苦创业的内生动力,凝聚起强大的自我发展能力,完全可以依靠自身努力、政策优势,打赢脱贫攻坚战,走上共同致富路。(白续宏)
相关阅读
精彩图片